仰融再现江湖。这一次,是与一家国有汽车企业“牵手”。 2010年8月3日晚,江淮汽车(600418.SH)发布公告称,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青岛正道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项目合资合作意向书》,双方有意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及其动力总成等产品方面开展合资合作。 而青岛正道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香港上市公司正道集团(01188.HK)的全资子公司,正道集团的董事长正是仰融。 一直以来,仰融都想重回中国汽车行业,如今借力江淮,除了还未知全部庞大的合资造车计划外,其背后的意图更是给业内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以新能源为媒 根据意向书,江淮与正道双方将致力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及动力总成领域展开交流合作,并将按照50%∶50%的股权比例共同成立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主要作为实施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及其动力总成等业务平台,合资公司注册地为安徽省合肥市,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及投资总额经双方进一步协商后再行确定。 同时,公告也显示,首期投资总额将不少于20亿元人民币,主要投资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核心零部件。“在具体项目的投资额度方面,目前还在进行谈判,很快就会签署协议。”江淮汽车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与此同时,一个联合工作组也会马上成立起来。 据了解,江淮与正道成立合资公司后,先期合作研发和投产的车型将是纯电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未来将在中国和美国两个市场销售。 此前,江淮汽车乘用车基地扩建项目一直在进行中,该项投资总金额约18亿元人民币,在与仰融的正道公司达成合资意向后,有部分媒体猜测上述扩建项目正是江淮与正道未来合资公司的生产基地。不过,江淮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否认了这一点,“这(指乘用车基地扩建项目)是江淮轿车扩产二期工程,与新能源汽车项目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说,江淮汽车将在合肥另外选址建设新的合资公司。” 而根据以往的合资公司成立程序,合资意向协议达成后,还要上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进行审批。“现在虽然达成了合资意向,但对于一个合资公司而言,还有许多变数。意向书不具备法律效力,而且审批过程也将面临多重关卡,该合资项目最终能否通过审批还不好说。”一位多次参与汽车合资公司评审工作的政府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但上述江淮汽车相关人士却信心满满地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符合国家鼓励节能减排的政策,因此该合资项目通过审批并不难。” 各取所需 不过,江淮与正道合资项目通过审批的前景,还应该考虑到仰融这个人的因素。 凭借高超的资本运作手法,2001年,仰融缔造了一个市值高达246亿元之巨的华晨帝国,旗下拥有5家上市公司,系内各种关联公司158家,其中控股138家。然而,好景不长。2002年10月18日,青岛省检察院以涉嫌经济犯罪为名批准逮捕仰融,此后,仰融出逃美国。 “对于这样一个极有争议的人物,旗下公司与江淮的合资项目在报送相关政府部门审批时,一定会充满变数。”一位长期关注仰融回国造车事件的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而安徽省国资委一位官员的表态似乎更值得玩味:“这么大金额的合资项目,肯定要事先和国资委商量。但到目前为止,根本未议过这件事。” 显然,江淮与正道成立合资公司的前景还充满未知数,但江淮宁愿冒着巨大的舆论风险和政治风险而选择与仰融积极合作,背后自然有着深层次原因。“江淮汽车看中了正道集团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技术。”上述江淮汽车相关人士表示,“江淮汽车曾经几次到美国考察了正道的新能源汽车,样车已经出来了。毕竟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国内自有技术还不成熟,借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可以加速发展。” 2010年以来,正道汽车的动作频频:先是通过旗下企业与意大利乔治亚罗设计公司签署了整车开发和设计协议;后来又收购了国内锂电池制造商佳倍思;此后,正道汽车还聘请了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为独立董事。 根据正道汽车自己公布的造车技术路线显示,初始阶段为 2012~2016年,推出正道第一代 CNG混合动力汽车;第二阶段(2017~2020年)推出正道第二代 CNG混合动力汽车;第三阶段(2021~2030年)推出以纳米发动机为动力的无蓄电池电动汽车技术。 这个路线图看上去很美,而仰融选择江淮的目的也清晰可见。 “其实,仰融和安徽省政府在年初就开始接触了,当地政府肯定许诺了许多优惠政策,仰融才会选择与江淮合作。”某基金公司一位分析人士说。而在公告中,也确实有“合资公司生产运营所需要的土地由合资公司直接取得,与之相关的优惠政策由合资公司享有”的公示。 此外,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姚宏光也认为,新能源车将是仰融回国造车的一块敲门砖,其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就是与地方政府合作获得轿车目录,以开展其更为庞大的造车计划,“因此,与江淮的合作无疑是其国内计划的重要一环,双方合作属于各取所需。” 造车还是融资? 与江淮合作的最终目的仅仅是局限于造车吗?作为资本运作高手,仰融似乎已经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2010年1月,仰融在美国的投资移民融资项目正式启动,据称融资将用于造车。同时,仰融在青岛设立青岛正道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业务范围为信托投资管理及投资顾问,用来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 当时,仰融宣布将收购三家国内A股公司,以达其在国内造车的目的,彼时,青岛、安徽、宁波是仰融选好的在国内造车的三个生产基地。但仰融的造车计划十分巨大:中国的三个基地共需要融资900亿元人民币,一期工程300亿元,二期600亿元,于是,如何融到足够资金就成为了最为棘手的问题。 6月9日,美国正道汽车公司来到青岛讲解其“阿拉巴马项目”,也就是投资移民融资项目,即以一定数额的资金参与到该项目中,可以得到阿拉巴马州的绿卡。按照仰融的预期,2011年年底前要完成5000个投资移民的指标,以融资25亿美元,但最近有海外媒体报道显示,到2010年上半年,签约该投资移民计划的人数仅为120人左右。 “这种投资移民融资项目的重点,是要看该项目能否吸引人,在美国,与那些比较有实际内容的项目,如建设商业房地产相比,造车的回报似乎不太清晰。”科尔尼咨询公司全球副总裁孙健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在美国用投资移民项目融到的资金是不允许出境的,“而通过与江淮的合资项目在国内融资,虽然依然有困难,但借用江淮的整车资质,融资说服力还是具备的。” 如此说来,仰融与江淮的合作只是其用来融资的跳板?那么融资之后的资金用途又是什么呢?“与江淮合作的最终目的到底是造车还是融资,现在还不好说,而如果单从首期投资20亿元来看,这样的投资额度未免太少,更何况其技术储备和资源明显不足。”孙健说。 显然,一切仍处于变化当中,而对于仰融下一步的举动,似乎只能交由时间来给出最后的答案。 相关链接 仰融其人 生于1957年的仰融,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在讲述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时,他曾说:“我在越南打过仗。1988年又受了一次重伤,腿断了,头也打开了,三进手术室,奇迹般地、没有残废地活了下来,这以后便既珍惜又藐视生命。” 评价自己的人生,仰融认为主要有三个转折:第一个转折发生在1992年10月,他操作组建的“华晨中国汽车”(CBA)在美国纽约成功上市。这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第一例。第二个转折在1995年1月,华晨接管了国有企业“金杯客车”的管理权。第三个转折是在1999年,在他的操作下,华晨收购了申华实业,并将其更名为上海华晨。今天的申华控股(600653.SH)与此企业有关。 但业内公认的是,仰融其实还有第四个转折,那就是2002年10月份青岛省检察院以涉嫌经济犯罪为名批准逮捕仰融,随后仰融出逃美国。 不懂汽车却闯进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仰融,有一句名言:“金融是手段,汽车才是目的。” |